- 王静;张勇;张超群;杨幸国;张连虎;崔汝强;石绪根;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选取增效作用最显著的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田间发病情况。【结果】氟茚唑菌胺: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1:9至9:1的配比范围混配时SR值介于0.7180~3.2735,其中复配比例为1:9时SR值达3.2735,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0g a.i./hm~2的桶混处理即可与各供试化学药剂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治效果持平,且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水剂的防效。【结论】田间用量为90 g a.i./hm~2的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比为1:9)桶混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48;No.188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静;张勇;张超群;杨幸国;张连虎;崔汝强;石绪根;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选取增效作用最显著的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田间发病情况。【结果】氟茚唑菌胺: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1:9至9:1的配比范围混配时SR值介于0.7180~3.2735,其中复配比例为1:9时SR值达3.2735,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0g a.i./hm~2的桶混处理即可与各供试化学药剂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治效果持平,且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水剂的防效。【结论】田间用量为90 g a.i./hm~2的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比为1:9)桶混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48;No.188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安平;李利;朱书文;谢毅强;刘论波;廖子依;樊秀兰;吴才君;杨有新;余婷;
【目的】筛选吉安市秋季耐热豇豆品种以及探究防虫网目数对蓟马防治的影响。【方法】引进3个豇豆品种(泰利金圣、彩蝶夏丰、彩蝶A-5),测定高温对茎粗、始花节位和产量的影响;分别铺设60、80、100目防虫网防治蓟马,通过测定豇豆的茎粗、始花节位、产量和植株上蓟马数量,研究防虫网目数对豇豆蓟马防治的影响。【结果】(1)高温条件下,不同豇豆品种的始花节位、茎粗和产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彩蝶A-5的始花节位最大,泰利金圣的茎粗最大且产量最高;(2)不同目数防虫网处理的豇豆,始花节位、产量和蓟马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00目防虫网处理的豇豆始花节位最大,植株上蓟马数量最少,80目防虫网处理的豇豆产量最高。但3个试验组的豇豆植株茎粗差异不显著,对照试验(未铺设防虫网)的豇豆茎粗最大。【结论】泰利金圣耐热性最优,产量达10000.16 kg/km~2;100目防虫网蓟马防效最佳(43.00±2.65只),与对照相比,蓟马数量减少77.72%,但80目防虫网处理产量最高(9062.62 kg/km~2),较CK提升28.02%。
2025年02期 v.48;No.188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友定;刘晓晨;范富云;王宇钰;窦婷婷;韩旭;武新新;鲍丽;毕亚玲;
【目的】明确500 g/L砜吡草唑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砜吡草唑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1)500 g/L砜吡草唑悬浮剂在150~210 g a.i./hm~2的用量下,施药后20 d对稗草、马唐、反枝苋、苘麻和藜的总杂草株防效为89.6%~96.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施药后4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7.8%~95.8%和87.5%~95.9%,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施药后7 d、14 d、28 d和收获前对玉米药害等级均为1.0,未见对玉米产生明显药害;较人工除草180~360g a.i./hm~2砜吡草唑处理小区增产率为1.73%~4.17%,较空白对照小区增产率为65.5%~74.0%。【结论】500 g/L砜吡草唑悬浮剂能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并对玉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5年02期 v.48;No.188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丽静;刘翊;王小莺;欧阳雨兰;钟世伟;李秋粉;刘宝生;
【目的】对一株超高水平耐受庆大霉素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明确该菌株对其他常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止环境中高度耐药细菌及其耐药基因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菌落颜色、形态,革兰染色后镜检菌体特征,16S r DNA检测与NCBI在线比对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法分别检测庆大霉素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见高度耐药基因的扩增来确认该菌株对庆大霉素耐药可能携带的关键基因;利用药敏纸片法检测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剂的敏感性。【结果】结合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16S rDNA序列同源比对,以及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具有超强耐受性的特征,研究初步将该试验菌株鉴定为Sphingomonas sp. gentR。综合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硫酸庆大霉素对试验菌株的MIC为40 mg/mL,属于庆大霉素的超高水平耐药。经PCR扩增发现该菌株携有Aad A1和Aac(6')-Ib两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酶基因。同时对其他抗菌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也表明,Sphingomonas sp. gent R对除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完全耐受,对试验中检测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硝基呋喃类、林可酰胺类、多肽类、磺胺类等不敏感,对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四环素类、糖肽类等敏感。【结论】Sphingomonas sp. gentR是目前公开报道对庆大霉素耐药水平最高的鞘氨醇单胞菌,该菌株除对大多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完全耐受外,对其他多种不同类别的抗菌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耐受。
2025年02期 v.48;No.188 1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梦珍;刘俐伶;程素芳;麦万蕊;高晓娜;蔡高峰;郑展宏;刘海燕;刘平;
【目的】对鸽腹泻病原菌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为鸽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鸽养殖场患有腹泻的病鸽唾液和粪便样品进行收集,通过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主要病原菌疑似为柠檬酸杆菌,再进一步通过16S rRNA PCR及测序分析等方法,确认为柠檬酸杆菌,并进行后续毒力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某鸽养殖场发生鸽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柠檬酸杆菌,通过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得出与柠檬酸杆菌属细菌的相似性在99%以上,该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主要有cfa、ureG、ureE和ompX 4个毒力因子。且在药敏试验中,分离柠檬酸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药,对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b、多西环素中度耐药,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为敏感。【结论】某鸽养殖场发生鸽腹泻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进行防治,为鸽源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腹泻药物筛选及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5年02期 v.48;No.188 19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谷艾;钟金平;喻爱林;吴志伟;张保钰;金明霞;
【目的】森林死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森林死可燃物的燃烧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方法】以江西省8个县区为对象,通过研究13种常见可燃树种地表(枯落物混合物层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含水率、燃点和热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树种死可燃物的综合燃烧性。【结果】枯落物混合物层中含水率与燃点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腐殖质层中热值与燃点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了13种树种的枯落物混合物层、土壤腐殖质层的燃烧性强弱。【结论】13种树种中针阔混交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燃烧性最弱,可用作防火树种降低火灾发生频率;樟树的燃烧性最强,在樟树聚集区火灾危险性最高,需重点防护。
2025年02期 v.48;No.188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梓暄;彭国兴;王逸田;张楠;邓俊;王蓉芬;罗嘉琪;唐明;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龙泉省级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旨在评估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采用线路法,全面记录了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龙泉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共记录植物139科、403属、612种,其中野生植物有129科383属577种;(2)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尤其是在山谷及溪流旁的植物群落。(3)该保护区植物科和属的区系特征总体都反映出中亚热带区系性质;(4)种子植物的生活型类型丰富多样,草本植物占优势,灌木次之;(5)该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9种,其中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1种,为贵州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江西省三级保护植物有4种;(6)园内菊科的外来入侵植物较多,共包含7属13种,其中尤以飞蓬属占绝对优势;(7)据吴征镒的分类原则,将龙泉省级森林公园植被初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三个植被型组和12个群系。【结论】江西省龙泉山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性质典型,但部分植物群落受到人为干扰较为明显,应定期监测并加强保护和管理。
2025年02期 v.48;No.188 20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明;薛锦瑞;张蕴哲;王潇然;颜卫;彭臻;陈保君;龚翔;张雨鑫;方妮娜;李江涛;闫溪洋;彭松;林桠春;
【目的】为明确我国市场上实体销售渠道中柑橘溃疡病的病果率,分析各渠道传播柑橘溃疡病的风险,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方法】2024年1月至2月,在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福建共七省九市的市场上,根据柑橘溃疡果实症状调查超市、水果店和路边摊上各种柑橘出现溃疡病的概率,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病原物分离和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比对鉴定病果的病原菌。【结果】经鉴定确认了部分调查点采集的病果为柑橘溃疡病,调查地点出现柑橘溃疡病病果高达88.9%,各种类和销售地点的病果率最低为0,最高达56%,平均病果率达21.5%;在水果店和路边摊两种销售渠道中,病果率分别达36.2%和23%,显著高于超市销售中2.8%的病果率;脐橙、砂糖橘和沃柑的病果率分别为24%、27.3%和22.8%,无显著差异。【结论】(1)柑橘果实调运传播柑橘溃疡病的风险在多数调查地区普遍存在。(2)水果店和路边摊两种销售渠道的柑橘溃疡病传播风险显著高于超市。(3)脐橙、砂糖橘和沃柑等易感种类,通过实体销售传播溃疡病的风险相似且均处于较高水平。调查结果对于制定柑橘溃疡病的植物检疫对策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8;No.188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明;薛锦瑞;张蕴哲;王潇然;颜卫;彭臻;陈保君;龚翔;张雨鑫;方妮娜;李江涛;闫溪洋;彭松;林桠春;
【目的】为明确我国市场上实体销售渠道中柑橘溃疡病的病果率,分析各渠道传播柑橘溃疡病的风险,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方法】2024年1月至2月,在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福建共七省九市的市场上,根据柑橘溃疡果实症状调查超市、水果店和路边摊上各种柑橘出现溃疡病的概率,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病原物分离和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比对鉴定病果的病原菌。【结果】经鉴定确认了部分调查点采集的病果为柑橘溃疡病,调查地点出现柑橘溃疡病病果高达88.9%,各种类和销售地点的病果率最低为0,最高达56%,平均病果率达21.5%;在水果店和路边摊两种销售渠道中,病果率分别达36.2%和23%,显著高于超市销售中2.8%的病果率;脐橙、砂糖橘和沃柑的病果率分别为24%、27.3%和22.8%,无显著差异。【结论】(1)柑橘果实调运传播柑橘溃疡病的风险在多数调查地区普遍存在。(2)水果店和路边摊两种销售渠道的柑橘溃疡病传播风险显著高于超市。(3)脐橙、砂糖橘和沃柑等易感种类,通过实体销售传播溃疡病的风险相似且均处于较高水平。调查结果对于制定柑橘溃疡病的植物检疫对策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8;No.188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雨君;彭晓民;龚玄彧;吕孜;单洁;欧阳柳荟;周雯雯;
【目的】聚焦三氟嘧磺草胺这一受广泛关注的广谱选择性除草剂,旨在系统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环境行为,精确评估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为三氟嘧磺草胺的精准测定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农药残留分析的可靠性。【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测定水稻土、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四种土壤类型中三氟嘧磺草胺及其五种转化物的残留量;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标准,对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前处理、加标回收率及仪器检测等环节进行不确定度量化分析。【结果】成功测定出四种土壤类型中三氟嘧磺草胺及其五种转化物的残留量;量化分析得出当目标化合物残留量为0.001 9~0.995 4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30 9~0.240 9μg/kg;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加标回收率(贡献率28%)、样品前处理(贡献率24%)和标准溶液配制(贡献率20%)。【结论】实现了对三氟嘧磺草胺在不同土壤中残留量及测定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为该除草剂残留量的精确测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有力提升了农药残留分析的可靠性。
2025年02期 v.48;No.188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晓瑛;石佳佳;杨成昊;鲁超;陈小庆;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弓形虫感染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阐明弓形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防治弓形虫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只7日龄和10只28日龄的健康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感染后第11天的盲肠微生物组成。【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微生物多样性上存在差异。相比7日龄对照组,7日龄感染组中,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放线菌门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极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属显著增加(P<0.05)。28日龄感染组中,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极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属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7日龄感染组的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占比高于28日龄感染组,而拟杆菌属则相反。【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改变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尤其对雏鸡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2025年02期 v.48;No.188 235-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莹睿;陈玉贤;石佳佳;何军;陈小庆;
【目的】对南昌市某犬场犬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采集147头犬只的新鲜粪便样品,使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分别对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该犬场犬肠道寄生虫的总检出率为41.50%,共检测出犬弓首蛔虫、球虫、毛首线虫、犬狮弓蛔虫和钩虫等5种寄生虫卵,其中2种或以上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6.80%。结果表明,不同犬只年龄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存在差异,不同肠道寄生虫种类和不同性别对寄生虫感染率影响差异不大。其中,犬狮弓蛔虫感染率最高,达13.61%;幼龄犬感染率高于成年犬;不同检测方法中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最高为34.10%。【结论】该犬场犬只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较高,应进一步加强驱虫和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
2025年02期 v.48;No.188 245-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珠河;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当前造成福州市森林资源损失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摸清松材线虫病发生动态,总结近年防控实践经验,可为今后提供适宜福州市林情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18—2022年5年间福州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详情和主要防治措施,分析和比较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枯死树数量、疫点分布等时空动态,获得疫点迁移规律。【结果】松材线虫病2005年在连江县发现后,一路向西、北、南扩散蔓延,经历初发期、扩散蔓延期、高峰期后,现已进入下降期;2018—2022年间实施松林监测全覆盖、病枯死树全面清理、松林防治性采伐改造、松墨天牛综合防治、重点松树的注药保护等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防控取得了成效,撤销了一个疫区,福州市疫情面积、疫点数、病枯死树数量均降低。【结论】(1)掌握真实可靠的疫情调查数据是防治取得成效的关键;(2)疫情应当治早治了,发生初期是控制和扑灭的最佳时期;(3)不同防治措施都有各自的积极作用,单一的防治措施无法遏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只有综合防治才能够取得较好成效。
2025年02期 v.48;No.188 252-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崇焱;彭晓民;方芳;肖斌;江国强;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林业检疫性病害,可引起松属树木大量死亡,对松林引发巨大的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在防控该病害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为此,探讨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林分(纯林、混交林)结构以及不同疫情发生程度(2年、5年、8年)的林分样地,在自然修复措施条件下调查设置打孔注药和不打孔注药处理对各处理林分死树数量的影响。【结果】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5年、8年不同时长的针阔混交林林分,通过自然修复后松树占比均有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1.30%和55.56%,林间郁闭度下降率分别为17.05%和5.03%。未清理疫木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增加,增加率分别为36.36%和15.24%;而采取未清理疫木和打孔注药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逐渐下降,下降率为36.36%。采取清理疫木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3.33%和45.46%。采取清理疫木和打孔注药措施的林分中,病死木的数量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4.68%和53.84%。【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技术对松材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技术可为今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48;No.188 260-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全;刘东阳;刘挺;冯佳;王杰;
【目的】为探究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制备互叶白千层精油并对其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防病试验测定互叶白千层精油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和烟草赤星病的防效。【结果】提取的互叶白千层精油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Terpinen-4-ol),相对含量约46%,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最高抑制率达78.14%~80.22%,可致其菌丝生长异常,且具有广谱抗性;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8mg/mL的互叶白千层精油处理的叶片,整个叶片呈绿色,背面无链格孢菌丝生长,防效为71.2%;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8mg/mL的互叶白千层精油叶面喷施烟草幼苗后,可以有效降低烟草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为65.3%,较40%菌核净500倍稀释液防效(48.6%)增加了34.4%,防效显著。【结论】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可在大田逐步推广使用。
2025年02期 v.48;No.188 26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智江;秦萌;秦治勇;杨再学;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筛选适用于贵州省农田害鼠防治的新产品。【方法】设试验药剂区、对照药剂区和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药,投饵方式为毒饵站投饵和裸露投饵相结合,采用夹夜法调查灭鼠前后鼠密度,统计害鼠怀孕率及胎仔数,调查饵料取食情况,观察鼠类适口性和安全性。【结果】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在投药后30 d、60 d、90 d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4.34%、77.65%、68.91%,以投药后60 d控制效果为最好;对雌鼠怀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5 d平均盗食量率、盗食率分别为10.45%和50.00%,适口性较好,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禽安全。【结论】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可作为贵州省农田灭鼠的替代杀鼠剂进行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48;No.188 2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