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春龙;张丽荣;孔令保;
【目的】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表现出毒力低,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难度大,快速灵敏的早期诊断试剂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要,而p30的研究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可以为早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分离的非洲猪瘟毒株Pig/Heilongjiang/HRB1/2020(Gen Bank:MW656282)提供的p30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及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预测,由生物公司优化密码子并合成重组质粒p ET-28a-p30。将p30克隆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用纯化所得的p30蛋白对小鼠进行3次免疫,获取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效价。【结果】由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出p30蛋白含194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1001H1575N259O308S7,p30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二三级结构中含大量的α-螺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当诱导时间为6 h,IPTG终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温度为34℃时,p30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佳,浓度高达0.9 mg/mL以上,1 L菌液可产53 mg重组蛋白。通过间接ELISA测得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高达1:10 000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p30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经过表达优化p30蛋白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并获得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对研发针对p30更加灵敏的诊断试剂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47;No.186 524-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永华;汪恩奇;张颖;宋伟;吴梦珍;高晓娜;蔡高峰;郑展宏;库旭钢;刘平;
【目的】通过对蓝耳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防控漏洞,并提出针对性改良建议,为后续猪场生产中规避相关安全隐患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对江西省某大型规模猪场从猪蓝耳病阴性场转为阳性场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双重荧光实时RT-PCR两种检测手段对该母猪场2023年全年进行PRRS病原学监测。【结果】通过调查既往病史得知该母猪场于2023年以前从未爆发过PRRS。在2023年暴发PRRS中,发现母猪群体和仔猪群体的PRRSV平均抗体水平较低,均匀度较差,且在2023年该母猪场PRRS暴发时期多集中于1~6月份,存在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变异株混合感染的情况。【结论】蓝耳疫情对该猪场的生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蓝耳疫情导致猪场抗体阳性水平波动,抗原阳性检出率高;疫情还引发猪场生产水平下降,具体表现为母猪因繁殖障碍和高烧不退而死淘的数量上升,母猪空胎、返情、流产现象频发,健康仔猪的产出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对猪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24年04期 v.47;No.186 536-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梁惠平;黄鹏;严珲;邓海欣;曹华斌;吴欢生;
【目的】为研究候鸟沙门氏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采集的108份候鸟粪便样品进行处理,使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和菌种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统计数据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多重耐药和耐药谱分析。【结果】共分离到96株沙门氏菌,阳性率为88.89%;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88.54%;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64.58%),其次是庆大霉素(42.71%)、链霉素(39.58%)、四环素(33.33%)、环丙沙星(23.96%)、头孢噻肟(17.71%)、诺氟沙星(8.33%)、氯霉素(4.17%);对诺氟沙星敏感性最高(61.46%),其次是氯霉素(60.42%)、链霉素(37.50%)、庆大霉素(36.46%)、环丙沙星(36.46%)、四环素(20.83%)、头孢噻肟(13.54%)氨苄西林(8.33%);分离的96株鸟源沙门氏菌共产生39种耐药谱组合,存在6重耐药谱,其中以1~4重耐药为主,多重耐药率达42.71%。【结论】该地区的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出现多重耐药且其耐药谱呈现多样性。
2024年04期 v.47;No.186 546-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吴虹瑾;黄曼孜;胡煜;吴欢生;高晓娜;郭小权;谢华丽;
【目的】为诊断江西宁都某鸡场黄鸡发病原因。【方法】通过病理剖检、PCR检测确诊该鸡场黄鸡患马立克氏病,并对该病毒meq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病鸡表现“劈叉”神经症状,剖检结果发现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器官表面均出现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腺胃糜烂、出血。PCR鉴定结果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阳性,随后对MDV的meq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MDV meq基因全长为1 020 bp。与参考毒株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99.8%和97.1%~99.7%,存在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3段4-脯氨酸(PPPP)重复序列,2段发生(PPPP-PR/APP)氨基酸突变。【结论】该毒株与近年国内强毒株或超强毒株在同一分支上,且氨基酸突变基本相同,推测该分离毒株毒力至少为强毒株。研究为临床马立克氏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分析MDV变异提供重要参考。
2024年04期 v.47;No.186 554-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姜雪妍;辛星龙;薛文鑫;李文杰;汪季涛;江厚龙;王树林;王新伟;
【目的】烟草病毒病影响烟草生长,甚至导致烟叶减产、烟株死亡,严重影响烟叶的品质。为实现快速高效烟草病毒病害监测。【方法】采用芬兰SPECIM IQ高光谱相机,通过无损检测烟草病毒病感染程度的技术,建立了高光谱相机在烟田中采集健康和不同级别病毒病感染程度的烟草植株图像,预处理后提取波长范围为397~1 004 nm的204个波段光谱特征,使用四种波长选择方法与四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16个田间烟草病毒病等级分类模型。【结果】模型检测结果表明一半以上模型精度超过0.70。其中,鲸鱼优化算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0.83,表现最佳。波段选择与变量贡献分析表明,近红外光谱区在区分健康与感染病毒病烟草叶片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研究证明了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波长选择算法,能够有效监测烟草病毒病,为大范围田间烟草病毒病害监测提供了基础与理论支持。
2024年04期 v.47;No.186 56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丹;张岩;杨华;周倩;
【目的】2023年11月在湖南省宜章县金刚藤上发现一种锈病发生严重,为探究金刚藤上锈病的病原,开展金刚藤锈病病原鉴定相关研究。【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患病叶片上病原菌的形态,然后取金刚藤叶片发病部位提取总DNA,用通用引物扩增病原菌ITS和LSU序列,并切胶回收扩增片段,连接T载体测序,测序结果 NCBI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湖南省宜章县金刚藤上发现的病害是由柄锈菌属(Puccinia sp.)真菌引起。【意义】明确了湖南省宜章县金刚藤病害的病原菌,为今后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2024年04期 v.47;No.186 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志雄;徐志生;贺彭毅;周鑫;董文静;周鑫钰;
【目的】筛选对稻瘟病菌有效的生防菌株,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含毒介质法复筛对稻瘟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观察生防菌株的培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依据菌株的16Sr 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此外,研究测定了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等条件对菌株3-2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并完成了菌株3-2抗真菌谱的测定。【结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菌株3-2的5倍无菌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8.41%,该菌株鉴定为制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ostaticus),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对紫外线照射敏感但热稳定性较好。菌株3-2对稻黑孢霉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90.01%和81.50%。【结论】菌株3-2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为稻瘟病生防菌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7;No.186 58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干华磊;黄小威;李东阳;刘军;桑松;
【目的】为了能筛选到对番茄枯萎病防效较好的生防菌。【方法】从健康的番茄种植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0株生防菌,从中挑选拮抗效果比较好的3个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JBV-0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SJ01、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SJ10,将SJBV-002、SJ01分别制成含菌量不低于100亿个孢子/g、SJ10含菌量不低于10亿孢子/g的含单菌株微生物菌剂和含三菌株(SJBV-002+SJ01+SJ10,GM)的微生物菌剂,测试其相容性后,用于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试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结果】SJBV-002、SJ01、SJ10三者混合后相容性较好,未出现拮抗的现象。盆栽条件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2.45%,显著高于3个菌株的单剂处理防效。大田条件下,复合微生物菌剂施药后15d和45d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8.56%、77.88%,显著高于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与30%精甲·噁霉灵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当。【结论】复合微生物菌剂(SJBV-002+SJ01+SJ10)可以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具有一定的持效性优势,可以在番茄枯萎病的防治中推广应用。
2024年04期 v.47;No.186 58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振龙;张瑞华;王承香;
【目的】霜霉病是瓜类蔬菜生产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病害。通过试验,进行四唑吡氨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五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五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10%四唑吡氨酯SC、100 g/L氰霜唑SC、31%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SC、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30%氟吗啉SC。【结论】10%四唑吡氨酯SC对黄瓜霜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7d平均防效达95.01%,第3次施药后10d平均防效仍为88.64%,且对黄瓜植株无任何药害,可作为黄瓜霜霉病的首选防治药剂。100 g/L氰霜唑SC、31%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SC、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2024年04期 v.47;No.186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姜璐;耿翠翠;高尚坤;王杰;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天敌昆虫,对多种林果害虫具有较好防效,科学评价其对中国北方梨区重要害虫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控制能力。【方法】在室内分别设置密度为25、50、75、100、125、150头/皿的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1~2龄)和高龄若虫(3~5龄)供饥饿24 h的异色瓢虫成虫取食,通过测定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分析异色瓢虫成虫对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中国梨木虱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异色瓢虫成虫对于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中国梨木虱若虫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是高龄若虫的2倍。异色瓢虫成虫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中国梨木虱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异色瓢虫成虫能够有效捕食中国梨木虱若虫,且对低龄若虫捕食效果强于高龄若虫,为利用异色瓢虫成虫防治中国梨木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47;No.186 600-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杨发成;杨丽琳;蒋华;张炜;杨晓霞;
【目的】为明确细香核桃捕食性瓢虫种类及优势种群,助力云南泡核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体系构建。【方法】于2023年7—8月在云南省昌宁县细香核桃栽培区,采用实地踏查、标本采集、饲养观察、物种鉴定、优势度和捕食能力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调查。【结果】明确了细香核桃林内捕食性瓢虫种类有9种,分别为奇斑瓢虫(Harmonia eucharis)、四斑裸瓢虫(Calvia muiri)、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纤丽瓢虫(Harmonia sedecimnotata)、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saucia)、泸水盘瓢虫(Lemnia lushuiensis)、黄缘巧瓢虫(Oenopia sauzeti)和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其中,奇斑瓢虫和四斑裸瓢虫为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74 2和0.367 3,其幼虫野外捕食频率分别为51.35%和80.77%,成虫野外捕食频率分别为14.55%和31.48%。【结论】奇斑瓢虫和四斑裸瓢虫是云南细香核桃林内捕食性瓢虫优势种群,具有野外捕食控害潜力,应加强保护和利用。
2024年04期 v.47;No.186 606-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魏驰俊;
【目的】为明晰碧蛾蜡蝉在怒江流域芒果种植园内的发生规律、种群分布及防治药剂,为碧蛾蜡蝉的科学监测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饲养方法分析了碧蛾蜡蝉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开展分区防治试验,并分析了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芒果园内碧蛾蜡蝉种群呈均匀分布,虫口发生密度为1.98~5.19头/枝,枝条受害率为19.17%~86.11%,为害程度随海拔的降低而升高。在怒江流域1年发生2代,6—7月为成虫发生及产卵高峰期,8—9月为若虫发生高峰期。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在药后1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29%和90.24%,吡虫啉、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1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0.97%、76.93%和77.02%。【结论】碧蛾蜡蝉是怒江流域芒果的主要害虫,应结合其发生规律,合理选用化学药剂,科学开展监测及防控。
2024年04期 v.47;No.186 61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春光;
【目的】通过连续3 a在福安市重点乡镇及林场开展松墨天牛成虫诱杀,摸清福安市林间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发生动态,为科学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持续挂设诱捕器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结果】2020—2022三个年度每诱捕器累计诱捕数量分别平均为234.1头/个、260.8头/个、201.3头/个,每年4月份开始诱集松墨天牛成虫,随时间推移诱捕数量快速增加,7—8月达到诱捕峰值,其中,三个年度诱捕器7月平均诱捕数量分别为76.7头/个、85.5头/个、40.0头/个,9月后,诱捕数量下降。【结论】福安市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期为每年的4月份,羽化盛期为6—9月,诱捕量占全年的86.5%,其林间种群数量总体较为稳定,该措施有利于防控松材线虫传播。
2024年04期 v.47;No.186 618-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保同;周雯雯;石绪根;李雨绮;彭文文;王希;孙明珠;胡灵玲;杜玉标;况虹敏;
【目的】杂草是制约直播水稻生产的关键因子,研究两种复配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提供实用技术。【方法】2023年在上高县直播稻田采用茎叶喷雾法试验了两种复配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27.5%二氯·双草醚SC 247.50~330.00 g/hm~2处理后15 d对稗草、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的总杂草株防效为89.32%~96.87%,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7.83%~95.82%和89.30%~96.45%;30%苄嘧磺隆·丙草胺OD 360.00~540.00 g/hm~2处理后15 d株防效为93.62%~100.00%,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46%~99.19%和94.09%~99.4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结论】27.5%二氯·双草醚SC、30%苄嘧磺隆·丙草胺OD这两种复配制剂适宜用于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治。
2024年04期 v.47;No.186 62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周雯雯;李保同;石绪根;李雨绮;王希;孙明珠;胡灵玲;杜玉标;况虹敏;彭文文;
【目的】对江西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损失及其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江西稻田杂草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回归分析及药剂防治试验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与经济阈值。【结果】江西稻田杂草种类丰富,主要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其中移栽稻田和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出苗特征不同;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会导致产量损失,经济阈值根据不同杂草种类而异;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确定了适合江西稻田的杂草防治药剂和施用技术,防效良好,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江西稻田杂草防治需要根据不同稻田类型和杂草种类选用合适的药剂及防治技术,合理控制杂草密度,以最大限度减少水稻产量损失,为稻田杂草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47;No.186 628-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邓俊翔;杨玉凤;孙延慧;刘逢春;邹一平;
【目的】通过对平卧菊三七根部病害开展绿色防治试验,以探讨对其根部病害绿色防治的最佳效果。【方法】通过施用中药渣和竹炭有机肥做基肥和追肥改良土壤,采用壳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溶液灌根方法防治根部病害,以枯萎株率与严重度为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试验结果,比较各种处理对其根部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施用中药渣和竹炭有机肥试验地平卧菊三七的枯萎株率分别控制在3.54%和5.09%,与对照组相比,枯萎植株减少了22.78%和21.23%(P<0.01);用壳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植株根部,植株枯萎率分别控制为11.86%和14.27%,与对照组试验相比,植株枯萎率分别降低了19.96%和17.55%(P<0.05),对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01%和68.71%。【结论】施用中药渣和竹炭有机肥,以及壳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控制平卧菊三七根部病害,根部病害明显减少,防治效果均显著,绿色防控技术组合简便实用,为平卧菊三七根部病害的绿色防控及生态种植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7;No.186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