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蓉;胡建坤;李保同;刘永锋;潘夏艳;曹慧娟;黄瑞荣;
【目的】筛选防控稻曲病的有效药剂,并对早期报道有效药剂的稳定性作出评判,为稻曲病防控合理选择药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选用曾报道对稻曲病防效良好的3种杀菌剂和曾报道对稻曲病防效不佳的1种杀菌剂及未在稻曲病上试验过的1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测定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于水稻黄熟期调查,防效以125 g/L氟环唑悬浮剂和24%腈苯唑悬浮剂较好,达80%以上;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他药剂防效不理想。【结论】24%腈苯唑悬浮剂与125 g/L氟环唑悬浮剂这两种杀菌剂对稻曲病防效稳定,当前仍适宜作为稻曲病防治的主推药剂在生产上使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可考虑作为备用药剂酌情使用。
2022年02期 v.45;No.176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曾伟;何忠勤;
【目的】为明确不同色板对水稻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对天敌昆虫诱杀的生态影响,以筛选确定适宜水稻白背飞虱的诱集监测材料,为该虫的色板监测及色板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在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及迁出消退期,应用黄板、降解黄板、引诱剂黄板、绿板、嫩绿板、蓝板6种色板对其成虫进行诱集对比监测,调查不同色板对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及天敌昆虫的诱集种类、数量和比例等情况,分析比较各色板对白背飞虱、非靶标害虫的诱集监测效果及对天敌昆虫的负面影响。【结果】成虫发生高峰期,黄板对白背飞虱诱量最高,与嫩绿板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他色板,嫩绿板对其诱集占比最高,其次为绿板;3种黄板对苍蝇等非靶标害虫的诱量、占比均较高,引诱剂黄板最高,绿板、蓝板、嫩绿板较低;蓝板对天敌昆虫的诱量、占比和益害比最高,诱量显著高于嫩绿板和降解黄板,与其他色板无显著差异,嫩绿板和降解黄板对其诱量、占比和益害比值均较低。进入成虫迁出消退期后,引诱剂黄板和绿板对白背飞虱诱集增强,嫩绿板有所下降,绿板对其诱集占比最高,嫩绿板和引诱剂黄板较高;黄板对蝇类等非靶标害虫的诱量、占比最高,绿板最低;蓝板对天敌昆虫的诱量、占比和益害比仍最大,诱量显著高于绿板、引诱剂黄板和嫩绿板。【结论】研究表明,在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可优先选用嫩绿板作为其诱集监测材料,在成虫发生后期及迁出期,可更换选择绿板,补充选择嫩绿板或引诱剂黄板。
2022年02期 v.45;No.176 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敏;张国忠;何丽娟;黄元杰;申屠兰欣;方筱轩;方雪勇;
【目的】为明确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防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和六(4)代褐飞虱主害代的防控效果及对稻飞虱主要天敌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不同施药方式在不同施用期施用三氟苯嘧啶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和六(4)代褐飞虱主害代的防效及主要天敌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结果】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在不同施用期喷施20%三氟苯嘧啶WG 120 g/hm~2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低龄若虫为主期与六(4)代褐飞虱主害代高龄若虫为主期的速效性,以低龄若虫为主期的防效较佳,药后5 d校正防效分别为96.5%与65.2%,药后10 d与12 d校正防效达高效,分别为99.7%与97.9%,且持效性均较好、控效期均较长,药后14~50 d防效均在99.0%~100%。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一次20%三氟苯嘧啶WG 120 g/hm~2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中龄若虫为主期表现出速效性好,药后3 d校正防效为94.0%,药后7~14 d校正防效高达99.3%~99.7%,且持效性较好、控效期也较长,药后21 d校正防效仍达94.3%,药后35 d、45 d控效均达100%。20%三氟苯嘧啶WG处理区与喷清水对照区相比,对稻飞虱主要天敌:蜘蛛数量的减少相对较安全,但对黑肩绿盲蝽数量的减少相对欠安全。【意义】研究结果可以为浙西北单季稻区推广使用三氟苯嘧啶防控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或六(4)代褐飞虱主害代,以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三氟苯嘧啶有效防控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主害代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2022年02期 v.45;No.176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龙文靖;刘天朋;万年鑫;李元;向箭宇;丁国祥;赵甘霖;赵冰冰;倪先林;
【目的】为解决高粱不育系54A在杂交制种中产量低、单宁含量低和鸟害重的问题。【方法】利用54A与高丹宁保持系1609B组配杂合不育系(54A/1609B)分别与2个恢复系F235R和TY3560R组配2个三交组合和4个单交组合,测定三交组合与相应单交组合制种产量、鸟害级别及单宁含量,并调查三交组合与相应单交组合及亲本的农艺性状,分析杂种优势。【结果】三交组合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组合;三交种种子单宁含量与1609A单交种相当,显著高于54A单交种,能有效防止制种过程中鸟类啄食。另外三交组合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与单交组合相当;两个三交组合性状变异情况表现不完全相同,除千粒质量变异系数均大于单交组合,株高、穗柄长表现不一,但其变异系数均在9%范围内。【结论】利用杂合不育系组配三交种在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和防治鸟啄食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22年02期 v.45;No.176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光;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界首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方法】以小麦品种丰德存12为试材,用不同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以不用药剂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通过试验,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安全生长没有影响,赤霉病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咪铜·氟环唑525m L/hm~2、麦甜+麦甜伴侣(900+600)m L/hm~2、咪铜·氟环唑600 mL/hm~2、咪铜·氟环唑450 mL/hm~2、麦甜+麦甜伴侣(825+525)m L/hm~2、48%氰烯·戊唑醇675 mL/hm~2、叶菌唑1 050 mL/hm~2、叶菌唑1 125 mL/hm~2、30%苯甲·丙环唑300 g/hm~2。【结论】试验咪铜·氟环唑药剂使用量为525 mL/hm~2和麦甜+麦甜伴侣药剂使用量为(900+600)m L/hm~2防效均达到85%以上,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轮换使用;其中效果最好的为咪铜·氟环唑药剂使用量525 mL/hm~2,赤霉病防效高达91.83%,可在生产中优先使用,以便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效。
2022年02期 v.45;No.176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剑超;董飞;
【目的】探索不同目数防虫网对番茄病毒病防控效果,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东风199’为试验材料,设计T1(上下风口60目防虫网)、T2(上下风口50目防虫网)、T3(上下风口40目防虫网)、CK(上下风口均无防虫网)4个处理。【结果】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温室烟粉虱的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病毒病发病率随着烟粉虱数的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病毒病的发病率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T1处理防控效果最好。各处理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以T1处理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47.57%、37.73%和15.03%,均显著高于CK处理。最终产量也以T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1、T2和T3分别较CK处理增产180.44%、134.19%和56.97%。【结论】设施温室秋延番茄生产上下风口采用60目防虫网可有效减少棚内烟粉虱数量,可显著降低番茄病毒病发病率,有效增加番茄产量。
2022年02期 v.45;No.176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纪祥龙;王开运;武玉国;姜莉莉;
【目的】为了科学评价对氯苯氧乙酸钠调节番茄生长的效果。【方法】通过2年田间试验,采用常规生长指标测定及生理生化方法,研究其对番茄坐果率、果型指数、单果质量、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按有效成分15,20,25 mg/kg喷洒番茄花序,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显著提高番茄坐果率,且对番茄果型无不良影响。在2019年和2020年,15,20,25mg/kg对氯苯氧乙酸钠处理的番茄增产率分别为12.06%和12.16%,13.67%和14.59%及14.48%和9.46%,但处理剂量过高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该药剂在20~25 mg/kg剂量下,可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提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番茄果实品质。
2022年02期 v.45;No.176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紫燕;糜芳;干华磊;张莹莹;袁东华;吴家胜;毛伟力;
【目的】旨在获得具有促生、防病、溶磷等多功能应用潜力的木霉菌微生物肥料活性菌株。【方法】采用钼锑抗比色法筛选156株木霉菌的溶磷活性,同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其拮抗性能,以及结合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溶磷活性最高的Tr940、Tr968、Tr1003B、Tr1077 4株木霉菌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1)供试木霉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从磷酸三钙中释放出一定量的可溶性磷。其中溶磷活性在100mg/L以上的木霉菌有14株,溶磷活性最高的木霉菌Tr940溶磷含量为485.45 mg/L。2)14株溶磷效果好的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猝倒病菌(Pathium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和玉蜀黍赤霉病菌(Gaeumanomyces graminis)等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效果。3)4株溶磷木霉菌Tr940、Tr968、Tr1003B、Tr1077与空白对照相比较对番茄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溶磷木霉菌Tr940的促生效果最佳。4)4株木霉菌Tr940、Tr968、Tr1003B、Tr1077都能提高番茄产量,小区试验30d增产率分别达到24.02%、18.67%、19.32%、16.54%。Tr940还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维生素C。【结论】木霉菌Tr940具有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提高番茄产量和提升番茄品质的功效;同时其溶解有效磷含量为485.45 mg/L,符合开发溶磷微生物肥料的技术指标。
2022年02期 v.45;No.176 15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东华;王承芳;干华磊;吴家胜;刘依宁;毛伟力;
【目的】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策略,探索一种有效的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法。【方法】在马铃薯播种前期,用21.4%络氨铜·柠檬酸铜水剂(LNJ,7.5 kg/hm~2,2 000倍稀释液)对土壤进行沟施消毒处理;在马铃薯现蕾期,用10亿孢子/mL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JYX,15L/hm~2,1000倍稀释液)进行滴灌处理2次(间隔15 d)。【结果】采用以上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3次用药方法,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效可达63.90%,显著高于(P≤0.05)单独使用LNJ 3次或单独使用JYX 3次(相同的用药时间)的防效(28.98%或32.10%)。【意义】化学农药在对病害的防治上,一般见效快(速效性强),但持效性差。本试验采用了化学农药与微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为更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2022年02期 v.45;No.176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袁杰;葛菲;李风琴;吴波;
【目的】粉葛是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江西粉葛在常年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种类较多,流行区域广泛,给粉葛优质高产栽培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方法】根据实地观测和查阅文献,归纳总结江西粉葛病虫害种类、分布危害、传播规律和防治措施。【结果】江西粉葛常见病害有16种,其中粉葛锈病、粉葛拟锈病、粉葛根腐病、粉葛霜霉病、粉葛叶斑病、粉葛菌核病、粉葛茎枯病等7种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常见虫害32种,其中斜纹夜蛾、烟粉虱、红蜘蛛、紫茎甲、地老虎、蛴螬、葛卷叶蛾、葛蝗等8种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意义】针对江西粉葛病虫害发生现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措施,为江西粉葛优质高产种植过程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2年02期 v.45;No.176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瑞奇;荣强;唐仕浩;李文;熊忠华;刘伟;
【目的】探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皇菊’蚜虫的室内毒力及防治效果。【方法】对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皇菊’蚜虫具有良好的毒杀和防治效果,致死中浓度LC_(50)为36.26 mg/L;在试验剂量下,药后7 d田间防治效果在84.52%~89.34%,推荐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87.5~225 g/hm~2,施用方法为兑水喷雾。【意义】明确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在‘皇菊’生产上的药适期、推荐使用剂量及对皇菊生长的安全性。
2022年02期 v.45;No.176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泽;杨智华;张晓娜;王明霞;庞世伟;蹇小勇;陈耀年;
【目的】核桃是陇南山区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由于陇南山区属于北亚热半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气候条件特殊,导致山地核桃害虫发生较重,对核桃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方法】在核桃生长的不同时间节点通过踏查和五点取样对连片种植区的害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陇南山区核桃主要害虫有43种,隶属6目26科,其中为害枝干的5种,为害叶片的36种,为害果实的2种。【结论】调查结果反映出该地区核桃害虫的发生现状与种类,就主要害虫提出了防治建议,以期为核桃产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45;No.176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